大力实施雨水利用工程
打造全国雨水资源化先进示范区
民革大兴区工委
雨水是一种“天赐”的优质自然资源,雨水利用既是一项典型的生态环保技术,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增加城市水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涵养地下水、减缓地面沉降、改善生态环境、减小城市雨期径流量、减轻城市排洪设施压力、减少防洪投资和洪灾损失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0世纪80年代,水资源危机加剧和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促使人们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雨水利用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30多年来,以供水和回灌为目的的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研究发展迅速,全世界已经建立了数以千万计的雨水集流系统。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水资源匮乏及城市内涝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如何利用雨水资源逐渐成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及排涝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必须综合利用雨水,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一、国内外雨水资源发展现状
(一)国外雨水资源利用发展概况
目前,全球已经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雨水收集利用的研究和实践。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已经很成熟,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凭着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保障体系走在了世界雨水收集利用前列。
一是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强制和规范雨水利用。到目前为止,德国、美国和日本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雨水利用、管理体系,该体系以法律法规为基础,鼓励雨水利用,限制雨水外排,切实保障雨水利用的深层次研究和普遍推广。
二是技术成熟,手段多样,各具特色,用途广泛。日本是在城市中开展雨水资源化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是亚洲重视城市雨水利用的典范国家之一,实行雨洪贮留渗透计划。德国是国际上雨水利用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美国是实施雨水生态化利用最好的国家之一,采用了雨水“滞洪蓄水就地”的措施。英国的“蓄水地面”和伦敦世纪穹顶利用系统等等,是城市雨水利用的成功典范。
三是运用信息化智能手段进行管理。美国、日本、德国等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城市雨水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科学规划城市排水体系,提前预报径流发展过程和积滞水发生地点,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在保障安全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
四是雨水资源利用被提升到宏观战略高度。日本政府已经决定实施21世纪的东京计划,将建造长30公里、直径为10-12.5米的大深度地下河道,把雨水有计划的贮存起来。目前,已经建成地下河道2公里。
五是雨水利用设备产业发展程度比较高。德国“第三代”雨水利用技术的特征就是设备的集成化。国外专门生产雨水设备的厂家和公司已形成了一个新兴的雨水利用设备产业。
六是加工处理后的雨水已成为商品。德国把雨水深加工,变成商品,卖给政府;日本把加工好的雨水海运到阿拉伯国家,换回石油,一举两得。
(二)国内雨水利用发展概况
我国城市的雨水利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相对较晚。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迫于缺水压力,哈尔滨、西安、石家庄等一些大中城市相继开展雨水利用研究,并且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北京市由于缺水严重,十分重视雨水收集利用工程的推进,目前已走在我国前列。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国内第一个采用雨水收集系统的大型城市公园,全园雨洪利用率高达95%,年雨水回收量约134万立方米。截止到2010年底,北京市累计完成雨水利用工程1355处,年可综合利用雨水5000万立方米,其中城区内建100多个集雨项目,能够收集利用雨水200万立方米。
二、大兴区发展雨水利用工程的优势条件
(一)区域优势
一是有较成熟的适合我区应用的雨水利用技术。北京市提出的入渗地下、收集回用和调控排放等多种适合北京地区的技术模式,对我区发展雨水利用工程具有直接运用和指导作用。
二是有较好的发展雨水利用工程的政策环境。据统计,从2000年至今,北京市共出台了7个促进雨水利用推广的文件,对全市发展雨洪利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年“7.21”后不久,北京市又出台了雨水利用奖励政策。这些政策将极大地促进和指导我区雨水利用工程的健康发展。
三是有适宜实施雨水利用工程的自然条件。大兴区汛期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占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86.3%,具备雨洪利用发展的水源条件。区内河系发达,土壤多为沙性土,相对疏松,入渗快,有滞蓄消纳降雨入渗的巨大空间。在农村,可用于储蓄雨水的河道坑塘较多,发展建设空间较大。
(二)良好的发展基础
截止到2012年10月,在卫星城区及镇域地区,完成了包括大兴区政府、黄村镇政府等19家单位在内的雨洪利用工程,在南海子、念坛等大型公园兴建了雨洪利用工程,铺设渗水砖3600平方米,建设集雨池7处,建设凹式绿地2100平方米。年汇集雨洪达到10万立方米。在农村地区,利用废弃坑塘建成41处雨洪利用工程,蓄水能力600万方;建成大棚膜面集雨170万平方米。2012年“7.21”降雨后,所有雨洪利用工程全部蓄满,有效缓解了我区的防洪压力。
在大力实施雨水利用工程的同时,我区还制定了雨水利用补贴政策。凡是建设施工采用雨水利用工程的,均享受减免防洪费的待遇。
(三)新航城带来的新机遇
在“十二五”时期大兴区以首都新机场为核心规划建设新航程。新航城的建设涉及到机场、道路等方方面面的基础建设,都将为我区实施雨水利用典型示范工程和系统利用工程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兴区雨水利用工程虽已取得一些成效,但总的来说,技术还较落后,缺乏系统性,在工程配套和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宏观战略意识急需加强。我区目前已建成的雨水利用工程,不仅雨洪利用模式单一,且大都是孤立、分散的,这种小范围的、以单一的某种方式对雨水资源进行利用,缺乏宏观战略贮备规划,所收集到的雨水无法满足需求。
(二)相关的强制性、鼓励性政策、法规需进一步完善。尽管北京市已经制定了雨水利用相关标准和政策,但因缺乏惩罚等强制性措施,致使雨水利用力度不够。如我区一些新建或改建小区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建设雨水排空管道和排污管道,使水质较好的雨水经过排污管道白白的浪费和流失;一些新修道路建成的雨洪工程不符合工程标准,以至一般的中等雨量就会导致路面积水,行走困难;等等。
(三)雨洪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和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雨洪利用工程是多目标的系统技术,在水质、水量等多方面方面都需要有统一 、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我区的雨水利用还需要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规范,才能够保障雨水的安全高效利用。
(四)各部门协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区的雨水利用规划只是由水务部门编写,缺乏市政、园林等多部门的共同参与,规划的制定、执行、监督不统一,约束力不够,执行力较差。
(五)雨水利用工程的配套产业还是空白。目前,北京乃至全国雨水利用相关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很低,雨水利用系统的设备没有形成规模生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提供服务的企业,我区更是没有一家相关企业。
四、大兴区大力发展雨水利用工程的建议
雨水资源化利用是城市发展的趋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雨水资源化利用起步较晚,在技术、标准等许多方面还很薄弱,尤其在政策研究、产业发展等领域还存在很多空白。这对我区发展雨水资源化利用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因此,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雨水资源化工程,加大相关领域研究探索力度;另一方面要创亮点,造典范,树形象,打造全国城市雨水利用典型示范区,实现“中国雨水利用在北京,北京雨水工程看大兴”格局,建设清水绿地的美丽大兴。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从宏观战略高度把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纳入全区整体规划。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系统工程,应把其纳入全区建设规划中。一是由水务、市政、园林、规划、交通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编制全区雨水利用规划,构建科学的区域防洪排涝与雨水利用体系。二是规划出作为紧急状态下(战争、地震、或洪涝灾害、旱灾发生时)的备用水源。借鉴日本采用的全方位雨水开发利用应急战略储备模式,在我区未来的新航程建设规划中,规划出具有战略意义的雨水贮备工程,以备紧急之需。三是把新航程打造成“亲水城”“生态城”。以新航程建设为契机,全方位开展雨水利用,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典型示范工程,争取对全国城市雨水利用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二)不断完善雨水利用法规和条例。在严格执行北京市相关雨水利用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我区雨水利用工程相关的条例细则;同时,在我国还比较薄弱的领域,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手段。
(三)研究制定雨水利用标准和规范,以指导雨水利用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在推进雨水利用的过程中,应大力加强雨水处理技术、建造技术、产品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达到保护地下水安全和满足安全供水的要求。
(四)建立统一职能管理部门。城市雨水资源利用需要城市建设、市政管理等许多部门进行合作,可借鉴德国经验,由水务部门统一管理与雨水有关的全部事项,制定雨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的相应政策和规范,从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职能部门管理和项目管理两个层面统一协调开展管理。
(五)鼓励发展雨水利用设备制造和技术开发企业。雨水产业是新兴环保产业,是朝阳产业,不仅产业前景好,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市场前景巨大。我区应利用发展先进制造业新区的机遇和优势,大力提倡发展雨水利用设备产业,在我区率先形成一个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环保新产业。
执笔人:王潇丽